2024/09/22

[新玩具] 不同跑鞋到底造成什麼差別? 看圖表說故事

我原本前一支運動手錶已經完全無法充電有好幾年了, 反正沒有運動手錶以前, 不是照樣運動嗎? 沒有記錄又如何呢? 多年之後, 最近狠下心來決定再買一支新的運動手錶.

剛拿到新玩具有點變成新玩具的奴隸~ 就像我先前擔心的一樣~ 不過無意間卻發現記錄下來的跑步參數有個很明顯的差異~ 附上的圖表是同一次跑步的記錄, 中間有個很明顯可見的落差. 圖的左側是把鞋子脫掉的記錄; 右側是把鞋子穿回去再繼續跑的記錄. 這兩段期間的跑速其實沒什麼差異, 可是可發現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步頻 (赤腳 193 spm vs 穿鞋 176 spm), 也可以發現把鞋子脫掉, 垂直震幅會變小, 效率變好, 觸地時間變短, 每步距離變短 (因為跑速沒什麼變, 速度 = 步頻 x 每步距離).

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 這裡面暗藏的邏輯其實很簡單: 如果對人類 (或某個個人) 來說有個最自然最合適的跑步技術 (我個人相信是存在有這麼一種技術), 但是穿不同的鞋子 (或不穿鞋子) 會對跑步姿勢技術造成顯而易見的改變而有不一樣的結果, 那麼這個所謂 最自然最合適的跑步技術 是在穿哪一種鞋子 (或不穿鞋子) 下的技術呢? 人類已經跑步幾百萬年了, 而現代科技跑鞋是1970年代才發明的.

如果對使用人工護具會導致人類行為型態的改變而反而對人類造成更大傷害這種想法還仍舊半信半疑的話, 我再舉個極端的例子來類比 (我在大學也曾經打過一輩子唯二兩場橄欖球~): 近幾年來美式足球球員腦部受到慢性創傷的問題漸漸受到重視 (甚至還拍了電影). 1960~70 年代開始使用現代科技安全頭盔, 導致美式足球球員 托克路 (tackle) 的技術大幅改變, 他們使用佩戴頭盔的頭部當成衝撞敵隊球員的武器, 這在 1960~70 年代以前是沒有見過的, 而這種被人工護具所導致 托克路 的技術改變使得球員腦部受到慢性創傷的問題更加嚴重. 在使用現代科技安全頭盔以前, 球員們是不會使用這種傷害腦部的 托克路 技術的. [ 美國公共電視台 ], [ 美國科學人雜誌 ], [ ESPN ], [ 國際腦震盪協會 ], [ 裘蒂之家 ].

想看又臭又長的碎碎念~ 可以看看 赤腳跑/5趾鞋/姿勢跑法半年體驗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